.jpg) |
此颗重达27.63克拉的含铜元素碧玺,含有一个大型且明显的粉红色生长管。 |
 |
 |
以近乎平行的方向观察此管状物时,可见粉红色环绕该管状物分布,此生长管直径为0.06mm。 |
最近在业界可见一种具有深粉红色套筒般内含物的蓝色至蓝绿色的含铜碧玺,为了回应该碧玺为〝扩散处理〞的谣言,
GIA鉴定中心的研究人员John I. Koivula, Kevin Nagle, Andy Shen及Philip Owens,在过去一年来仔细地检视所经手的这类碧玺,发现碧玺中粉红色区域,乃由包含天然辐射物质的液体所造成。
所有可见粉红色区域的样品中,被粉红色环绕的生长特征均触及表面。而生长管未触及表面者,则不见粉红色。由长向
观察这些粉红色区域,可发现颜色扩散至周遭的碧玺,且颜色逐渐淡出;管状物中若是有后续的生长而造成阻碍,则颜色仅会局限于该处。此外,任何由生长管延伸出来或介于生长管之间的裂缝也会呈现粉红色。利用辐射将碧玺处理成粉红至红色,已是众所周知,但碧玺所含的触及表面的特征之颜色是由入侵的具辐射性液体所形成,在文献的记载中,可是首度见到。然而,烟水晶及绿色钻石颜色导因于天然辐射流体已在文献中出现,这些物理过程也可说明这些碧玺中所见到的粉红色及红色。
由于辐射线是碧玺内粉红色的成因,所以这些特征不该被视为任何类型的扩散处理,而是受生成后环境中涌进的辐射流体所影响。目前所见具有此种特征的含铜碧玺皆产自莫桑比克。也就是说,此类型的内含物可能为该产地的特征。
具有粉红色区域的蓝色至蓝-绿色宝石也证明了该碧玺并未做过热处理,因为碧玺内的粉红色可承受的温度,远低于热处理所需的高温。更详尽的内容可参见GIA 2009年的 宝石及宝石学春季刊。如欲订购,请洽GIA Taiwan分校。资料来源:GIA Insider Jan. 28, 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