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
此顆重達27.63克拉的含銅元素碧璽,含有一個大型且明顯的粉紅色生長管。 |
 |
 |
以近乎平行的方向觀察此管狀物時,可見粉紅色環繞該管狀物分佈,此生長管直徑為0.06mm。 |
最近在業界可見一種具有深粉紅色套筒般內含物的藍色至藍綠色的含銅碧璽,為了回應該碧璽為〝擴散處理〞的謠言,
GIA鑑定中心的研究人員John I. Koivula, Kevin Nagle, Andy Shen及Philip Owens,在過去一年來仔細地檢視所經手的這類碧璽,發現碧璽中粉紅色區域,乃由包含天然輻射物質的液體所造成。
所有可見粉紅色區域的樣品中,被粉紅色環繞的生長特徵均觸及表面。而生長管未觸及表面者,則不見粉紅色。由長向
觀察這些粉紅色區域,可發現顏色擴散至周遭的碧璽,且顏色逐漸淡出;管狀物中若是有後續的生長而造成阻礙,則顏色僅會局限於該處。此外,任何由生長管延伸出來或介於生長管之間的裂縫也會呈現粉紅色。利用輻射將碧璽處理成粉紅至紅色,已是眾所周知,但碧璽所含的觸及表面的特徵之顏色是由入侵的具輻射性液體所形成,在文獻的記載中,可是首度見到。然而,煙水晶及綠色鑽石顏色導因於天然輻射流體已在文獻中出現,這些物理過程也可說明這些碧璽中所見到的粉紅色及紅色。
由於輻射線是碧璽內粉紅色的成因,所以這些特徵不該被視為任何類型的擴散處理,而是受生成後環境中湧進的輻射流體所影響。目前所見具有此種特徵的含銅碧璽皆產自莫三比克。也就是說,此類型的內含物可能為該產地的特徵。
具有粉紅色區域的藍色至藍-綠色寶石也證明了該碧璽並未做過熱處理,因為碧璽內的粉紅色可承受的溫度,遠低於熱處理所需的高溫。更詳盡的內容可參見GIA 2009年的 寶石及寶石學春季刊。如欲訂購,請洽GIA Taiwan分校。資料來源:GIA Insider Jan. 28, 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