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世纪以来,优质红色和粉红色尖晶石被误认为是红宝及粉红蓝宝石,若仅由眼睛观察要分辨它们有时可能极为困难。 然而,尖晶石的光学特性可很轻易的与刚玉或其他可能造成混淆的粉红至红色宝石分辨,因为红宝具多向色性,而尖晶石并没有,故以二色镜检视便可区分。除此之外,天然尖晶石的折射率通常约为1.72,与刚玉及柘榴石相较之下,明显较低。 虽然红宝石和红色尖晶石在光谱仪的检测下均呈现铬吸收线,但尖晶石不像红宝石会在蓝色区域呈现明显的吸收线。此外,尖晶石并非在红色区域呈现一条荧光线,而是可能在686纳米附近出现紧密聚集的几条吸收线,尖晶石还可能在632、642、650、656、665、675及684纳米处有吸收线,再加上绿区的宽吸收带。 天然尖晶石的常见净度特征包含矿物内含物和指纹状物,这些内含物不会出现于合成尖晶石内。 制造商成功生产的合成红色尖晶石较为稀有,因为人工生产技术比天然生产需要更多的氧化铝,因此经常导致生成的晶棒boules有太多的内含物和裂纹而无法切磨,所以火焰法合成红色尖晶石是稀有的。若见到它,则其应包含典型火焰法之内含物及呈现伪双折射反应,且折射率约为1.73。 1980年代末期,俄罗斯制造商开始生产迷人的助熔法合成红色尖晶石,这些合成品与天然尖晶石具有相同的化学和物理特性,折射率也在相同的范围内。然而透过显微镜观察,许多助熔法生成的合成尖晶石含有不规则外形的深红至橙褐或几乎黑色的助熔剂内含物。这些内含物通常是诊断性的特征。但若无这些内含物,便无判定其来源的线索,则可能必需送至如GIA宝石鉴定中心的实验室,做更进一步的检测。  | |  | 此颗粉红色及红色尖晶石是来自北越的路克彦(Luc Yen) | | 具有角状的红褐色至橙红色助融剂内含物还包覆了气泡是助融法合成尖晶石的鉴别特征 | | | |  | | | 在天然粉红色尖晶石的指纹状物中常可见到负晶 | | | GIA的宝石鉴定课程提供鉴定合成宝石的专业指导。
|